最新全国茶楼app_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附近约100块一小时,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

江门:奏响文明培育“三重奏”,实现“双提升”!

  人间最美四月天,美丽侨都气象新:从城市到乡村,道路街巷干净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理论宣讲如沐春风、好人故事层出不穷、榜样精神凝聚力量、“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人心……

  “江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文明是江门最美的风景。”在侨乡9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谈起江门的美丽蝶变,这句话成为百姓共识,更是这座城市在文明之路上砥砺前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鲜明注脚。

  以文明培育夯实文明理念,城市精神气质昂扬勃发。江门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奏响“强化宣传宣讲、突出示范带动、注重以文化人”文明培育“三重奏”,持续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让文明新风尚在侨乡大地蔚然成风,城市软实力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


  △江门推进文明培育,滋养城市气质,擦亮文明侨乡新形象。

  艺术点睛
  “花式”宣讲让理论“声”入人心

  近期,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党课”在新会人民会堂举行??翁萌谌肓说呈方鹁浯?、现场拉歌比拼、全体合唱、党史故事讲解等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这种将党史理论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正是江门破解理论宣讲难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密钥之一。


  △“音乐党课”让党的声音深入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新活力。

  近年来,江门统筹各类宣讲资源,坚持以品牌带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侨乡特色的基层理论传播格局。

  “艺术党课”助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群众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苯徘懔Υ蛟煲衾值晨?、舞剧党课、演说党课、漫画党课、影视党课、雕塑党课六类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党课”,以高体验感全方位覆盖各个层次的市民群众。

  据统计,2021年以来,江门通过六类“艺术党课”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宣讲1000多?。ù危哺堑吃比褐诔?00万人次,切实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值得关注的是,江门理论宣传“新实践”受到全省乃至全国关注。其中,“碉楼下的党课”获评中宣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江门:打造高体验感“艺术党课”推动思政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获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永远跟党走·音乐党课”获中国文联点赞。

  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赋能“基层文明实践”。在省内首创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的创新模式。2024年开展结对以来,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先后到江门市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了《新质生产力解读》等24场主题宣讲,持续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入创新活力。

  讲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的“江门故事”。江门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样板课集体备课活动,承办“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珠三角专场活动(江门)”,来自不同行业的10位基层百姓宣讲员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主题宣讲,3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自己的在全国两会上的体会,分享各自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感悟,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宣讲走出课室,理论可听可感,群众喜闻乐见,江门通过一场场“花式”宣讲,让党的“好声音”声声入耳、深入人心。

  德润侨乡
  示范带动构建“好人文化”生态链

  今年1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正式公布2024年“广东好人”名单,江门9人光荣上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平常心做平常事,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为此,江门在地标建筑举行亮灯仪式,向9位“广东好人”致敬。

  崇尚好人才会产生好人,争做好人方能好人辈出。一直以来,江门突出示范带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构建起一条完整的“好人文化”生态链,在全社会建设营造尊崇好人、学习好人、礼遇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好人选树机制化。出台《江门市道德模范评选办法》《江门市“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实施意见》,每季度开展一次“身边好人”的推荐评选活动,出台《江门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实施意见(暂行)》,扎实做好先进典型的礼遇帮扶。

  好人推荐多元化。纵向挖掘,注重深度,通过建立逐级推荐机制,将评选触角触及基层网格,挖掘出群众身边的鲜活、不凡的好人好事。近年来,江门涌现出一批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其中1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组)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5人(组)获评江门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另有21人(组)获评“中国好人”、76人(组)获评“广东好人”、436人(组)获评“江门好人”。

  好人礼遇常态化。做好帮扶保障,明确了褒扬奖励、文化服务、慰问走访、公益活动等8项礼遇措施以及资金帮扶、生活帮扶、养老帮扶、就业帮扶、法律帮扶等7项帮扶措施。如重要节日开展全市性走访慰问活动,上门为好人模范送关爱和问候;邀请好人及家属观看文艺演出,实施“侨都有礼 免费游江门”项目,提供景点、景区免收入场门票的优惠;创新打造“礼遇敬模范 鲜花赠好人”“好人好报”赠送党报书刊等品牌项目开展礼遇,过去四年共惠及好人模范超5000人次。


  △蓬江好人主题广场。陈荣健 摄

  好人宣传立体化。建立好人宣传阵地,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好人榜、好人长廊、好人展板,图文并茂讲述好人事迹,让好人成为“名人”,拓展线上宣传平台,在两个市直媒体开设“德耀江门”“江门好人 道德模范”专栏,报道好人好事等。

  一群好人,一城春风。在江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每份善行都值得被铭记,同时每一位好人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市民争做好人,在侨都大地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磅礴力量。

  以文化人
  从思政课改革创新
  到传统文化滋润心田

  3月12日,江门市“开学思政第一课”人工智能进校园暨六堂“思政必修课”发布仪式在江门市怡福中学举行。本次活动通过江门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进行全程直播,以“现场授课+云端直播”的形式,为全市青少年带来一场思政新体验。


  △江门市“开学思政第一课”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在怡福中学举行,同学们和智能机器狗互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江门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文化人,创新思政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文化,凝聚文化甘露浇灌文明之花。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江门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靶凶叩乃颊巍钡仁导疃?,推动全市中小学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江门思政教育“身心健康4S工作法”获评为2024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不仅如此,江门还在全省首创开展“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相关做法荣获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9人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现有3所全国文明校园,3所广东省文明校园,58所市级文明校园,为侨都少年茁壮成长厚植文明“沃土”。


  △“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实现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大起来”。

  赓续文脉,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国著名侨都和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大力传承城市文脉、涵养城市内涵,让“以文化人”具象化。一方面,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传统节日重要节点,打造“我们的节日”主题惠民文化活动2500多场次。另一方面,加强江门岭南书院建设,打造传承岭南文化、发展五邑特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江门岭南书院(新会学宫)。

  江门岭南书院(新会学宫)又名孔庙,有近千年历史。2021年8月,岭南书院(新会学宫)被确定为省第一批重点打造的10个岭南书院之一。江门制定《岭南书院建设工作方案》,链接文学志愿服务队、“葵乡红声”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力量,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音乐党课、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500多场,为市民群众送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网络清风,文明新风。信息时代,构建网络文明空间至关重要。江门坚持弘扬主旋律,深入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制作防网络诈骗、防网络沉迷微电影,筑牢中小学校师生家长反诈骗防线,精心打造首批“广东省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带动全市营造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浓厚氛围,撑起清朗网络蓝天,共享文明网络空间。

  从艺术党课“破壁出圈”到构建好人文化生态链“温暖闭环”,从思政课改革创新到传统文化滋润心田,江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证明:当文明培育遇见侨都创意,当道德力量融入城市肌理,文明的种子自会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