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茶楼app_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附近约100块一小时,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

江门:文明共创构筑美好生活

  春暖花开之际,漫步江门,处处皆风景: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文明行车、礼让行人,志愿服务、扶老助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一幅文明和谐的画卷徐徐铺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是海内外华侨华人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也是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


  江门坚持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图为江海城央绿廊和云道。彭伟宗 摄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绿色家园,不断满足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江门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创新运用“六种思维”工作法,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市“面子”“里子”俱进、“颜值”“素质”齐升,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让文明之花开遍侨乡大地。

  六种思维
  筑牢城市文明之基

  新时期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江门秉持“创建为民、久久为功、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理念,创新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为民思维、专业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六种思维”工作法,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常态长效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效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筑牢城市文明之基。


  周华东 摄

  紧扣“一条主线”。江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重提升政治高度,增强战略思维,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落实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融会贯通,一体应用。同时,江门把创建工作有机融入城市治理工作,引入不文明行为治理、舆情监督管理机制,动态反映、集中整治存在问题,推动全市形成以上率下、全民参与、一以贯之的创建态势。

  统筹“一张棋盘”。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体成员的“合奏曲”。顶层设计上,江门强化系统思维,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1+N”多层次管理模式,实行分类分级的整改提升,制定一系列常态化创建工作制度,做到问题出在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

  紧盯“一个目标”。人民城市为人民,江门市坚持为民思维,打好文明城市创建组合拳。一方面,扮靓“面子”,开展城市品质提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专项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做实“里子”,开展背街小巷“补短”行动、社区“一管”“两箱”“三线”整治行动,让楼道“颜值”更高、楼宇文化味更浓、小巷更有温度。

  拓展“一批载体”。针对文明创建的难点、痛点,江门以创新的思维,探索一系列举措,如组建社区文明群众监督队,邀请刘德华、谭咏麟等江门籍港澳明星为家乡打CALL,开展“文明之歌大家唱”传唱活动,打造“江小马”精神文明创建品牌,举办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等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锻造“一支队伍”。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蕴含规律的专业活,江门坚持以专业思维推进,培育涵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调研中悟、实践中练”方式,江门分级、分批、分行业开展培训和调研,激发创建热情,形成“学、练、比”的闭环效应。

  强化“一个保障”。江门运用法治思维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制定颁布了《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2021年5月《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累计举办专题宣传贯彻活动5000多场,以法治的“硬约束”促进文明“软实力”提升,固牢文明创建的根基。

  创建为民
  塑造城市文明之形

  傍晚时分,走进蓬江区白沙街道长塘社区长塘三角公园,不时传来儿童的嬉闹声,长者们借助健身器材活动身体,乒乓球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切磋球技,“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人们素质也越来越高,心情也好了……”说起变化,江门人杨先生侃侃而谈。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


  江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郭永乐 摄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江门把创建重点由大街到小巷、由大厦到旧楼、由公园到市场、由闹市到城乡等方向转变,坚持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创建”工作,把“提高人民获得感”作为检验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标准。

  今年春节以来,恩平市恩城街道河南桥园路乾隆楼住户黄先生脸上多了几分喜悦?!拔颐切∏ㄓ谏鲜兰?0年代,以前又老又旧,路难走、楼梯难爬,亲朋好友春节来走访都不方便,现在搞了老旧小区改造,外立面和道路都翻新了,还加装了电梯,颜值焕然一新?!?/font>

  对于这种幸福感,生活在蓬江区滨江社区的黄阿姨也有发言权。她所在的社区开设了声乐公益班、百姓健康大舞台、太极八段锦学习等课程,常态化组织老年人免费体检、居家安全宣讲等公益活动,弘扬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今年来,这些活动已惠及长者约1000余人次。

  “平时送孙子上学后,可以顺路到家门口上上课、参加一下活动,选择很多。社区的工作人员又热心、热情、亲切,让我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被瓢⒁趟怠?/font>

  文明城市创建是方向,惠民是目的。江门始终把创建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经济、城市、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门市东湖公园与爱心公园吹来了一阵文化新风,“五邑优秀传统家规家训”系列主题公益广告亮相,两处市民群众的休闲地变成五邑家风家教文化的生动课堂。55块蕴含着陈白沙、陈垣、梁启超等先贤智慧结晶的家规家训公益广告牌,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被巧妙地植入公园景观,在市民心田生根发芽。


  东湖公园与爱心公园“五邑优秀传统家规家训”系列主题公益广告亮相。

  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精神营养更充盈。在江门文化地标性地点启明里,新华“悦读空间”上新启用。百年华侨古村落之间,一座新型文化空间书香弥漫,通过活化利用侨乡建筑,打造集图书借阅、文化展示、非遗传承、社区交流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把服务的触角伸向基层,让阅读润泽人们的心灵。

  全民共建 
  铸就城市文明之魂

  走进蓬江区篁边居民区翠雁家中庭院,一侧整齐地种着桂圆、桂花等树木花卉,放眼望去生意盎然,院前道路干净卫生,这里刚刚评上了“最美庭院”示范户。

  去年,篁边社区广泛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动员居民群众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栽花植绿,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城乡”,吸引了385户居民参与,共同推动社区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聚木成林,汇流成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规定动作”,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自选动作”,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找准群众的兴奋点,让全民共赴共享这场“文明的盛宴”,创建目标才能实现。

  “请佩戴安全头盔骑行电动自行车?!痹谂罱咨炒蟮赖慕煌ㄐ藕诺聘谕ぃ皇笨梢钥吹饺刃牡摹把渤锹怼蓖饴羝锸只怼敖痪?,对电动自行车驾驶者进行文明驾驶引导,他们都是由骑行之家党支部组建的“新业态交通义警”队伍成员。


  快递(外卖)小哥争当江门基层治理“轻骑兵”。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据了解,“新业态交通义警”队伍通过主动发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推动成员与交警协同上岗,在人流车流密集的街头巷尾开展“汇聚新业态力量,共筑安全出行”文明交通引导活动,赋予他们“巡城马”精神这一新的时代内涵。目前活动已吸引超千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参与,义工服务时长累计超3000小时。

  鸡蛋、米粉、食用油……江门台山市赤溪镇长安村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一件件标注着分值的礼物被悉数兑走?!白鲆淮魏檬禄?分,每个月参加4次村庄清洁可以固定拿到20分,再在绿化?;ぁ⒅驹阜裆霞影丫?,到年底30个鸡蛋轻松到手了!”钟阿姨兴奋地计算着自己的“购买力”。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去年开始,长安村实施村民积分制,建立积分档案,9个自然村共有250户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登记参与,通过积分制管理,有效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推动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在江门全市,865个村探索推行文明积分管理模式,“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参与、变强制要求为自觉行动”,达到“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的社会治理效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文明创建的主阵地。江门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开展“社工+志愿者”“项目+队伍”双联动模式,每年组织文明大篷车进社区、文明大舞台、文明创建大家谈等进社区活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83%。



  一件红色马甲,一脸灿烂笑容,一次暖心服务,这些文明行动来自机关、企业、学校,他们点缀城市街头巷尾,醒目且温暖,连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江门这座城市最亮眼的风景线。

  西江、潭江穿城而过,两岸绿树成荫。如今的侨都江门,颜值与气质并重、服务与温度同行、内涵与素养兼备,人人唱响江门文明“新乐章”,正以“近者悦、远者来”的从容姿态,以新风新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延伸阅读
  “小哥”上岗 文明“到家”

  每天,上千名外卖小哥在江门街头奔走,等待新订单的时候,他们会到就近的“文明实践骑手驿站”歇歇脚。不久后,他们的保温箱将会放上新鲜热辣的美味,还有即将被分发到千家万户的文明倡议书。

  快递(外卖)小哥走街串巷,是连接城市“毛细血管”的纽带。自2020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持续开展“巡城马”系列活动,13家快递和外卖行业的6000多名“小哥”积极响应,化身“巡城马”精神的传承者、文明创建参与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跑通了城市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

  ▋始于交通,精于治理

  曾经,个别快递小哥存在不文明交通行为。为了倡导骑手文明出行,带动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江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五邑侨批、“巡城马”、快递包裹、文明行为监督等多个元素,开展学史力行·一“马”当先——江门快递小哥争当新时代“巡城马”系列活动,“江小马”品牌应运而生。

  2021年,第一批3500多名“江小马”快递(外卖)小哥上岗。

  一方面,他们的快递小车、外卖小车上有了专属数字身份,交警通过精准抓拍,能够对违章的快递、外卖车辆进行统计,并及时反馈给责任公司进行教育或依法依规处理。另一方面,他们在送快递和外卖时引导市民群众扫码学党史,调动起全民随时随地扫码学史的兴趣,成为党史的传递者、宣传者。

  “江小马”的成功让江门看到了“小哥”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潜力。随后几年,江门围绕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主题,深化擦亮“巡城马”品牌,赋予了快递(外卖)小哥流动网格员、平安巡查员、文明观察员等更多身份,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新路径。


  “文明骑士”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及不文明行为以拍照的形式发送至“侨都随手拍”平台。

  文明宣传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张贴海报、赠送文创产品、扫码问答等方式,快递(外卖)小哥向市民传递文明健康知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和文创产品超过10万份,张贴主题海报超过3万张,吸引市民参与问答超过5万人次。

  快递(外卖)小哥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骑士队伍成为道路风景线。快递(外卖)小哥、滴滴义警队、公交车司机队伍、出租车司机队伍等组建起文明交通劝导团,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万小时,开展文明交通活动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次。

  智慧网格治理注入新力量。充分发挥行业凌晨不打烊的行业优势,江门鼓励快递(外卖)小哥通过云平台“随手拍、随手发”,反馈不文明现象和安全隐患,成为智慧网格全天候“巡防守望+应急响应+群众帮扶+防范宣传”的新生群防群治力量。

  ▋传递文明,爱心满城

  凌晨,来自外地的代驾司机王师傅还在连轴转。晚饭到深夜是他接单的高峰时间,为了多跑几单,他常常顾不上吃饭,胃病在这一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等忙完一轮,很多饭店都打烊了,常常吃不上一口热乎饭?!比猛跏Ω稻驳氖?,从去年开始,江门城区多了不少“文明实践骑手驿站”,配备了充电设备、微波炉、饮水机、急救箱等设施。现在,王师傅休息时候可以到驿站休息、热饭,给手机和自己都“充充电”。


  文明实践骑手驿站提供充电、休憩、饮水等服务。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也是爱心之城的共享者。2024年,江门启动“文明实践骑手驿站”建设公益活动,选取一批硬件完善、便于使用、靠近商圈的阵地打造驿站矩阵,首批建成10个“文明实践骑手驿站”。

  走进驿站,文明宣传角展示了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内容,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文化阅读、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小哥”在更有参与感。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驿站围绕困难救助、权益保障、技能提升、激励关怀等方面,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让他们“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更有归属感。

  如今,“巡城马”已经成为江门市民熟悉的文明创建“急先锋”。接下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将继续深入推进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巡城马”品牌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吸引更多快递(外卖)小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江门将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群众对“巡城马”品牌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共同把江门打造成“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形象展示地。

  数说文明

  1.江门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含自然村)417个、文明校园63个、文明家庭48户。
  2.全市有86万名注册志愿者、8290多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志愿服务达4200多万小时。
  3.全面完成270家农贸市场、11家圩日市场升级改造,84个老旧小区翻新改造,建成42个口袋公园,全市所有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标准。
  4.投入使用老年助餐服务点(含长者饭堂、配餐点)230多处,服务覆盖全市100%的街道和约93%的乡镇。
  5.选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685人(组)。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83%。